文远知行自动驾驶车队 来源:受访者供图
作者 | 程潇熠
编辑 | 吴岩
自动驾驶出租车已成为广州市黄埔区、开发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从去年11月28日起,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文远知行在这两个占地近145平方公里的地区进行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营,首月服务乘客近5000名,完成8396个订单。
文远知行6月17日公布的最新运营数据显示,当地运营车辆已从首月的20辆增至40辆,疫情影响下,订单完成率仍上涨2.5个百分点,车辆应答时间也从3月的45.8秒缩减到4月的19.5秒。
文远知行3-4月运营数据对比 来源:文远知行
深耕IT行业24年、曾担任思科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的文远知行COO张力觉得,无人驾驶行业更能让他感到兴奋,能让他“再多干10年甚至20年”。
在张力想象中,Robotaxi是白天载人夜晚运货的“变形金刚”,Robotaxi打车软件不仅为乘客服务,更是智慧交通的前端入口。文远知行的“WeRide ONE”自动驾驶通用算法,可以实现Robotaxi全场景、全天候的覆盖,包括隧道、桥梁、高速公路、早晚高峰、夜间、雨天等。
这家精打细算的公司一边运营一边路测,自动驾驶总里程已超150万公里,A轮融资由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战略领投,目前正积极推进B轮融资。张力认为,应该理性看待Robotaxi的盈利能力,“不拿掉安全员,所有Robotaxi商业模式都是伪命题”。
文远知行COO张力 来源:受访者供图
以下是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专访张力的对话节选(经未来汽车日报整理):
Q:目前文远知行的Robotaxi运营情况如何?
A:文远知行的无人驾驶车队已经超过100辆,其中40辆用作Robotaxi,60辆进行专项测试。随着运营范围和订单渠道扩大,将来会灵活调度。
我们运营的Robotaxi是合规的广州白云出租车,计费也是按广州出租车标准进行的,起步价12元,每公里2.6元。实际运营中还会通过派发免费月卡等活动进行动态调整,但只会往低了调。
通过与股东合作方(传统出租车企业)合作,我们目前所有安全员都具备广州出租车司机的资质证书。过渡阶段每辆车都需要安全员并进行人员管理,对科技公司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股东方合作方带给我们很多车辆管理、车辆维护、人员管理的经验。
在有安全员的情况下,Robotaxi可能未必比出租车挣得多。就像滴滴有70%的成本付给了司机,如果真想赚钱,就必须把安全员拿掉。现在我们更多还是做技术的发展,路测数据的采集以及提升磨合运营的效率。
Q:4月较3月订单及响应速度有很大提升,如何做到的?
A:订单数量取决于广告市场推广,缩小用户等待时间则是靠运力提升及系统优化,如早上空车在住宅区巡游,晚高峰在办公楼附近巡游。三四月份我们做了防疫措施,没有发生一起受感染事件。最近这个季度App上线了积分商城,也增加了用户粘性。
从3月开始,百度可以预约Robotaxi服务,4月AutoX也宣布要在上海运营,这相当于给文远知行也做了宣传,因为我们是全国第一个做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的。
Q:传统网约车很少提及订单完成率这一指标,文远知行为什么会着重参考这个数据?
A:订单完成率是Robotaxi运营中非常重要的指标,能体现需求与运力是否匹配。Robotaxi运营、运力以及覆盖范围都是设定好的,巡游、接单以及行驶路线都是由系统完成的,与普通出租车不一样。所以我们会看重在覆盖范围内、运力有限的情况下,是怎样完成订单的。
订单完成率目前还是一个参考值,我们还在摸索最佳模式。去年11月28日开始运营时Robotaxi是免费的,乘客除了想要体验的还可能包括“羊毛党”。收费后薅羊毛的没有了,还会有来体验的非刚需用户。我们希望能覆盖到黄埔区、开发区真正有刚需的用户,慢慢积累稳定下来。
Q:为何选择早8点到晚10点作为运营时间段?
A:最早设计运营时间就把早晚高峰涵盖进来,以证明Robotaxi也是可以应对早晚高峰考验的。这个时间段以外市民出行需求减少,对我们来说性价比不是很高。
如果以后增加晚10点至早8点的运营,我不会考虑以载人为主,而会看能不能在这段时间载物送货。我们也希望24小时运营,但要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刚需。我称之为混合模式,路测+运营是一种混合,载人与载物也是一种混合,将来可能会成为Robotaxi公司的一个特色。
比如早晚高峰出租车需求量大,就用载人模式。中午可以去送盒饭,夜里还可以去711等便利店送货等,我觉得场景都有可能会不断地衍生出来。
不过,这目前只是个idea,国内载人和载物是两种不同的许可,怎样突破和界定还有待探讨。不过从商业模式上来讲,我觉得是可行的。
来源:受访者供图
Q:文远知行如何做到运营半年零事故?
A:零事故其实是零责任事故,我们也遇到过被别人追尾的情况。首先无人驾驶技术能提高开车的安全性,减少人开车的随意性。其次,我们也做了一些标识让路上的车知道我们是自动驾驶的车辆,主动保持安全距离,比如在车上加一些反光条或者有辨识度的灯。
Q:文远知行何时能够开放高速公路和乡村道路场景?
A:经过3年多研发测试,截至今年3月底,在国内已有过150万公里测试里程,不断完善全栈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通用的算法,来服务Robotaxi在中国城市的运营。我们正在规划建设一个中国最大的自动驾驶算力中心。
在广州市144平方公里运营,实际上已经是对这个算法非常好的验证。我们并没有特别迫切地一定要冲到高速公路上去运营,一定要跑到小街小巷里。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希望在20%的运营区域里,能够拿到80%的订单,那就够了。把一个地方吃透后,我们再去复制这样的场景就可以了。
Q:你希望文远知行何时开放全广州地区运营?
A:在广州扩大运营范围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未来3年,大家可能将看到我们的运营区域不断扩大。同时,政策法规的同步也很关键,我们跟政府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尽可能让政府了解无人驾驶技术目前的进展和商业模式,但具体什么时候不是企业能说了算的。
Q:文远知行WeRide Go目前进展是否符合你的预期?
A:从用户数和使用频率来讲,我认为这个App做得还不错,目前我在国内还没有见到其他家是用这种独立的App来运营。不过从资历来讲,只有半年时间,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也在通过乘客的使用反馈调整优化App功能。毕竟我们不像滴滴,用几百人或者上千人研发一款App。
WeRide Go是给乘客用的,同时也要跟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系统平台互通,实现管理调度和路径规划,所以跟滴滴出行的软件不太一样。目前我们开始逐步融入车路协同系统,这意味着有很多超视距的东西,包括人眼看不到的交通信息、流量、交通灯等。WeRide Go是这个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入口,我们团队还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将系统打通。
目前App距离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后台未来是要跟智慧交通打通的。
Q:国内的运营经验可以直接搬到国外使用吗?
A:刚开始更多地是国内企业向美国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但经过两年多时间,我们发现中美两地的交通状况、文化、开车习惯、政策法规等差异比较大。
中国路况的复杂性对自动驾驶来说绝对是非常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优势,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看到更多长尾场景,然后快速迭代。广州的路测效率是硅谷的30倍,每英里遇到的逆行自行车数量是硅谷的60倍。
来源:受访者供图
另外,随着今年新基建政策颁布和车路协同示范项目落地,中国也从单车智能逐步向单车智能+车路协同的方向发展,提高安全性,这也是中国特色。
我觉得国内经验能搬去国外一部分,但不是完全可复制,因为国外绝对不可能有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率去做新基建和5G。
Q:文远知行B轮融资目前进展如何?有上市计划吗?
A:B轮在进展中,完成后会第一时间对外宣布。我觉得上市只是一个阶段性建立新融资渠道的方式,上市并不是最终结果,但一定会是一个重要阶段。不管是通过上市还是其他融资渠道拿到资本市场的钱,我们都希望能把无人驾驶当作一个事业,让投资人得到真正的收益。
Q:你认为目前自动驾驶发展到哪个阶段了?
A:今年其实是无人驾驶出行服务、也是Robotaxi的元年。未来2-3年的发展,将是决定无人驾驶企业能否真正常青的关键点,看谁能真正走到取掉安全员的无人载客运营。怎样从有安全员的载客运营到无人驾驶的载客运营,中间过程才是大家真正比拼技术和运营实力的关键点。
我把Robotaxi分为5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做出一辆可以在实验环境下运行的无人驾驶车,第二个阶段是拿到拿到自动驾驶路测许可,可以在有安全员的情况下上路测试。第三个阶段是自动驾驶出租车载客运营,我们从去年11月28日开始运营。第四个阶段是拿到政府许可,可以拿掉安全员去做无人驾驶路测,现在全世界只有Waymo有这个许可,第五个阶段是真正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载客运营。
前三个阶段有的公司已经完成了,部分还在进行中。第四个阶段是最关键的、真正攻坚的阶段。
Q:是否到第五个阶段自动驾驶公司才能真正盈利?
A:是的,如果不拿掉安全员,说白了所有这些商业模式都是伪命题。滴滴70%的收入都付给了司机,在单价不变的情况下,原本要付给司机的70%收入,现在我能通过无人驾驶技术把这部分支出变成毛利。哪家企业能有70%毛利?所以把安全员拿掉后的无人驾驶,这个命题才真正开始成立。
Q:你认为Robotaxi会取代传统的网约车和出租车吗?
A:会是一种混搭的模式,今年L4级无人驾驶的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实际上更多是区域性的业务,所以一定会跟有人驾驶的方式混在一起。就算未来L4级自动驾驶实现了,我相信马路上的车也不会一夜之间全变成无人驾驶汽车,就像马车向汽车发展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是马车和汽车混在一起的。完全取代的话,我相信那个时间点我们讨论的会是L5什么时候能实现。
——————————
如果你也关注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行业,欢迎加作者微信(tuanzi_C)交流,添加请备注公司、职务。
未来汽车日报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作者:36kr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