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宋莉娜
原定于8月25日正式闭店并退出中国市场的上海高岛屋百货,今天突然宣布将继续经营。据上海高岛屋百货最新发布的通知称,由于得到了物业业主公司的支持及上海市和长宁区相关部门的协助,重拾信心将继续正常营业。
2个月前,高岛屋对外宣布将关掉在中国的唯一一家门店。甚至就在前天,上海高岛屋百货还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小岛说再见》,今天的决定包括商户在内的所有人都是始料未及。
高岛屋的一家商户告诉赢商网,我们的设备都搬走了,还好没丢,但有部分人员离职变动了。未来这家门店还会继续经营下去。
一家餐饮商户也表示此前完全不知情,今天下午一点多才收到高岛屋的邮件通知,“一下子不知道去哪里招人?”
赢商网也在本周踩盘时发现,商场内几乎大多数商户都在打折特卖,但基本没有品牌撤出,运营上仍旧井然有序。
距离原定的关门仅剩两天时间,高岛屋为何突然又不走了呢?
01
物业方、上海相关部门协助
高岛屋又见转机
从高岛屋发布的继续营业通知来看,高岛屋能继续经营下去受到了上海市及长宁区相关部门的协助。对于长宁区而言,高岛屋是区内唯一一家中高端百货,给古北地区居民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和消费上的升级。开业以来7年的时间,高岛屋不仅为长宁的居民提供了一个享受独家进口日本产品的渠道,而且其开展的各类活动也给大家的生活赋予了丰富、高质量的体验。
另外据相关人士透露,此次“撤店”闹剧也与物业方的决策有关,未来可能会给到高岛屋租金上的优惠。
同济大学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研究员范宜昌也猜测,在这场博弈中,可能是房东在租金上让步了。“商业经营,最大成本三座大山:房租、工资和电费,许多店开不下去并不是销售下降了,而是因为租约到期房东要加房租了。商业企业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本来利薄,租金一涨就更加难以为继了。高岛屋不关了,我相信是房东让步了。”
而以高岛屋本身来看,真的是到了无以为继的程度了吗?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高岛屋百货经营面积6.2万平方米,商业楼层为地下1层到地上7层。初开业的上海高岛屋7层为餐厅,6层为家居生活新品牌,5层为男装、男鞋、配饰,4层为婴童服装、玩具,3层为女装、女鞋,2层为国际精品,首层为世界高档时尚品牌专柜。
自2012年进入上海市场以来,高岛屋的销售额情况确实未达到预期,且最近几年都处于亏损状态,但是此前时任上海高岛屋百货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的小森智明曾向赢商网独家透露,针对上海高岛屋经营现状,已与日本集团高层取得一致意见,未来十年内做好预亏准备。彼时,高岛屋是做好了亏损准备,并对未来抱有信心。
部分商户告诉赢商网,他们对高岛屋的继续营业表示支持。一个美容美发品牌相关负责人告诉赢商网,他们有两家门店在高岛屋,生意都不错。另一个儿童零售品牌也说道,他们入驻高岛屋的两年时间虽算不上表现特别好,但每个月都是有盈利的。双方都表示,未来还是会考虑继续在此经营。
02
如何扭亏为盈?
高岛屋未来动作值得期待
既然选择留下,高岛屋接下来的路会怎么走呢?
在设施和服务方面,高岛屋的表现在同行业算得上优秀。高岛屋拥有舒适贴心的母婴室,分为哺乳室和尿布替换室,同时温奶器、湿巾、热水甚至尿布等各项设施一应俱全。另外,商场还特意标注出爱心电梯,优先供残疾人、老年人及带孩子的家长使用,展现出日式服务的用心。在商户的管理上,一餐饮品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商场管理有序,合作还是很愉快的。
不过在线上互联网和线下体验式购物中心的冲击下,以零售为主的高岛屋如果不创新改革,仍旧无法改变亏损的现状。
近些年来,高岛屋也不断有调整的动作。如加大餐饮、咖啡、儿童业态的比例,下调服饰品牌比例,调整自营品牌,拟转型自营买手制,新增日本馆、杂货区、新鲜市集超市等全新业态。也有业内消息称,上海高岛屋曾经谋划过扩建,甚至引入电影院等体验式业态,然而,之后由于物业局限等种种原因,并未完成该升级改造计划。
对比上海高岛屋部分调改计划 “夭折”的情况,高岛屋在日本的改革发展道路要顺利得多,或许也能给高岛屋上海店未来之路一些启发。
2018年,高岛屋在日本的门店开始削减女装销售区域,拓展美容及美食相关零售空间。去年,高岛屋最新的体验式美妆销售空间 Belle Sympathique 在横滨门店4楼女装楼层的一角开张。
不久后,采用租赁模式经营的日本桥高岛屋新馆开业,并结合本馆、东馆以及Watch Maison,以全新的都市型购物中心——「日本桥高岛屋S.C.」登场。新馆中40%做餐饮,服装则砍到30%,并引入25%日本“首店”&“新店”,增加休闲娱乐业态,整体焕然一新。
削减服装零售业态,增加美妆、餐饮和休闲娱乐业态,引入“首店”和“新店”,这些动作中国内地百货业都在积极试验。如:
百盛百货通过开设Parkson Beauty概念店等方式加大美妆优势,促进销售增长;
巴黎春天浦建店因中庭的巨型滑梯而“C位出道”,并积极引入餐饮和亲子业态……
珠玉在前,对于上海高岛屋而言,或许这次乌龙事件正是改变的开始,未来商场是否能够适应国内市场脱胎换骨,值得期待。(来源:赢商网)
来源:赢商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